仁科百华种子 浑天说的天地生成论和结构论溯源——兼论楚竹书《太一生水》《恒先》与浑天说的表面发祥
发布日期:2024-10-08 21:08 点击次数:192丁四新指示仁科百华种子
撮要
(1)浑天说在表面上由天地结构论和天地生成论两个部分组成,二者统筹兼顾。张衡的《浑天仪注》和《灵宪》即是由此两部分组成的。在《浑天仪注》中,“水”“气”居于相配艰辛的地位;而《灵宪》包含了从气言和从谈言两条思路,前者是张衡禁受前东谈主念念想的效果,此后者则是由他加入其中的。(2)张衡浑天说中的“溟涬、厖鸿”“太初、元始、太素”见识及“清气生天、浊气生地”的说法不错在《论衡·闲扯》和《白虎通·天地》二篇中找到其起原。由此上溯,不错进一步在西汉晚期的《易纬·乾凿度》等书中找到其起原。根据太初历的定名及汉武帝有“太初”“元始”的年号不错揣度,浑天说的所有这个词表面系统至迟在西汉武帝前期如故厚爱变成。(3)楚竹书《太一生水》的“水”相配雷同于《浑天仪注》中的“水”,而《恒先》“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是浑天说干系表面要素的最早泉源,而且在生澄净象上《恒先》与《灵宪》相配相似。由此揣度,浑天说的部分表面特征在战国中期如故出现。只不外,从战国中期到西汉中期,浑天学说的变成更多地阐明为一种源流关系,其本色处在不停丰富和发展之中。
浑天说; 天地生成论; 天地结构论; 浑天仪注; 灵宪; 太一生水; 恒先
浑天说是否萌芽于先秦,以致产生于先秦?这恒久是一个山外有山而又颇有争议的问题。最近,笔者阅读了干系文件,越过是研读了楚竹书《恒先》和《太一生水》二篇之后,以为浑天说的表面不错部分溯源到这两篇出土竹书,它们包含着浑天说之经典表述的某些艰辛组成要素。换句话说,浑天说的部分表面要素不错追忆到先秦,在这两篇战国竹书中找到其泉源。
1研究述评与问题的提议
01研究述评:浑天说的结构特征及其表面起原
在古代中国,主要有三种天地学说,它们是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参见《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引蔡邕《表志》和《晋书·天文志》。 (1) 在这三种天地学说中,盖天说出现最早,宣夜说的变成最晚, (2) 而浑天说的提议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传世文件中,“浑天”一名最早见于扬雄的《法言·重黎》篇。 (3) 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历之前,盖天说最为流行。在改历之后,浑天说则历久占据主导地位,一直流行到日心说的传入。
历久以来,在浑天说的基本文件、结构论和表面溯源等问题上,学者颇有争议。常常,东谈主们以为《灵宪》和《浑天仪注》是浑天说的两篇关节文件,但亦然争论的焦点之一。
先看《灵宪》《浑天仪注》与张衡的关系及其写稿期间。一种意见以为《浑天仪注》是张衡的著述,而《灵宪》不是。席泽宗、郑文光以为《灵宪》“基本上仍是在讲盖天说”。 (4) 另一种意见则相反,陈久金以为《灵宪》是张衡的著述,而《浑天仪注》不是;何况他将《浑天仪注》的写稿时刻“判定在三世纪末或四世纪初”。 (5) 对于陈久金的意见,陈好意思东作了唇枪舌将的验证和月旦,他以为“《浑天仪注》一文确为张衡所作”,并说《灵宪》的写稿在前,而《浑天仪注》的写稿在后。 (6)当今看来,陈好意思东的不雅点更为安妥一些。
再看浑天说的天地结构论。盖天说在表面上资格了“天圆如张盖,所在如棋局”和“天象盖笠,地法覆槃”两个阶段。这两种说法俱见于《周髀算经》,《晋书·天文志》作了转述。 (7) 前一说的天地结构论平直源自指示缔结,存在“四角不揜”的彰着颓势,在战国末期它遭到了东谈主们的严重质疑。 (8) 后一说则节略出当今汉初,它设计天、地俱为拱形,诡计在于克服所谓天不揜地的颓势。相对于前一说来说,后一说是盖天说在表面上的自我更正。与此同期,浑天说的提议则是对盖天说之严重颓势的根柢斥革。在判断是否属于浑天说的问题上,今东谈主有两种意见,郑文光以为“地面是球形”(“地圆”说)是“浑天说的基本念念想”。 (9) 陈久金则不快乐此看法,他以为:“我国古代浑天、盖天的主要分歧点,在前期并不是对地面局面的缔结不同,而是在于日月星辰的周日旋转是否相差地下,也即分歧点在于解释天象作周日旋转的风景不同。” (10) 由此又产生了《灵宪》和《浑天仪注》是否属于浑天说的著述,及它们是否是张衡本东谈主所作的问题。当今看来,浑天说的成立在最初不消以地圆说为前提,然而从地平到地圆,这是浑天说表面发展的势必。
终末看浑天说的表面溯源。浑天说的厚爱提议,不错笃定在武帝太初元年或稍前。由此,是否不错将浑天说的变成上前鼓励到汉初,以致先秦?这是一个问题。据徐振韬对长沙马王堆帛书《五星占》的研究,浑仪(“先秦浑仪”)很可能在先秦如故产生。徐氏说:“至迟在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曩昔,我国已有了较高精度的‘先秦浑仪’,并用这种浑仪相配准确地测定了大行星的视领悟功令。”又说:“‘先秦浑仪’的创制年代,上限为公元前700年,下限为公元前360年,最可能在战国初期。” (11) 他的论据满盈,论证合理,因此他的论断是实在的。而既然先秦已存在所谓“浑仪”,那么与之相应,先秦势必存在所谓浑天说。
02摧毁的辩论与问题的提议
当今看来,《灵宪》和《浑天仪注》二篇仍应当判断为张衡的著述,体现了张衡本东谈主的浑天说念念想。由于其中包含着“地平”等说法而抵赖《灵宪》为张衡所作,这是不合的,因为这不仅与《后汉书·张衡传》的连络纪录相反抗,而且从表面上来看,“地圆”不是组成浑天说的必要条目。相同,由于《浑天仪注》包含着“地圆”的念念想而抵赖其为张衡所著,并将其写稿期间大大延后,这亦然不合的,因为“地圆”说是浑天说表面发展的势必,而张衡在彼时是很可能提议此一念念想的。陈好意思东曾设计《灵宪》作之于前,而《浑天仪注》作之于后,是张衡本东谈主发展了他的浑天学说。笔者以为,更可能的情况是,张衡在《灵宪》中已持地圆说,但它不错兼容传统的仰不雅俯察法,从而容纳所谓地平说。
所谓盖天、浑天,均就“天体(天形)”而言。盖天说的天体是半球形,而浑天说的天体是所有这个词球形。是否提议了“天球”见识,这是判断某种天地学说是否属于浑天说的根柢条目。尽管如斯,浑天说在汉代仍有两种局面,张衡(78-139年)目标“鸡子说(鸡卵说)”,而王蕃(228-266年)则目标“弹丸说”, (12) 二者之间小有隔离。当场形来说,浑天说在前期目标地平,在后期目标地圆。而地圆说十足有可能是由张衡起源提议的。
不错信赖,在汉初或者太初元年改历之前,浑天说的基本念念想如故变成,否则汉武帝凭什么要从巴郡等地征调落下闳等东谈主来京不雅测天象,规画天文数据,进而制定所谓太初历呢?难谈不是因为其时所有这个词朝廷和学问界在历法和天地学说如故罢明晰某种极新的共鸣,而落下闳等东谈主又各有所传,宣扬新的天地学说,又比拟熟练地掌握了浑仪的使用吗?进一步,根据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和《甘石星经》,学者揣度先秦已发明了浑仪,相应地即存在所谓浑天学说。不外,这主如若从本事角度来作揣度的,而奈何从文件角度来具体地讲解这一论断,则是一项颇为吃力的责任。当今看来,当入门者用来弘扬惠施具有“地圆说”,进而论证其具有浑天说念念想的那几条《庄子·六合篇》的文件,是难以为据的,而那条用来讲解慎子具有浑天说念念想的文件则明确出自明东谈主伪作的簿子,它更捕风捉影了。 (13) 然而,新出土的楚竹书《太一生水》和《恒先》两篇文件,根据笔者的研究,很可能包含着浑天学说的多个身分。而这些身分具体是什么,以及它们具有何种性质?这是本文要着力给予弘扬的。
同期,从总体上来看,学者有一大偏向,即从“天、地之体是否为圆形”来论证什么是浑天说,张衡与浑天说的关系以及浑天说的表面起原等问题,当今看来,这一范例是存在较大不足的。在表面上,浑天学说践诺上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天地结构论,另一部分是天地生成论。其中,天地结构论又可分为广狭二义,狭义的天地结构论多就天体、地体的局面而言。就刻下的研究来看,除了天地结构论除外,咱们应当从天地生成论来酌量浑天说的表面起原。在此基础上,如下问题是值得追问的:其一,张衡浑天说表面的平直起原是什么?其二,浑天说的表面厚爱变成于何时,且具有哪些内容?其三,楚竹书《太一生水》和《恒先》是否不错行为浑天说的表面起原,或者说在何种意旨它们不错行为浑天说的表面起原?这些问题都是值得酌量的。
2浑天说的天地结构论和生成论:以《浑天仪注》《灵宪》为中心
01从《灵宪》《浑天仪注》看浑天说的天地结构论
在追问和回报浑天说的表面起原之前,事先弘扬组成浑天说的表面要素,这是十分必要的。从文件来看, 浑天说在表面上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天地结构论,其二为天地生成论。全球的筹商一般放在了结构论上,对于生成论则筹商甚少,柔和很不够。这标明,浑天说行为一个表面系统在一定进程上可能被扭曲了。从念念维来看,生成论是古东谈主天地论的艰辛组成部分,它解释了天地及万事万物的起原问题。天地结构论(越过是天地结构)则不错看作生成论的横向掀开,它以行状东谈主自身的环境存在为诡计。从这种永别咱们看到,《浑天仪注》以天地结构论为主,而《灵宪》则以天地生成论为主,其中后者也包含了一些天地结构论方面的艰辛内容。
先看《灵宪》的天地结构论。由《灵宪》“先准之于浑天”一句可知,张衡起源信赖了我方所说的天体表面为浑天说。据《浑天仪注》“天转如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也”,可知所谓“浑天”即今东谈主所谓“球天”。又据下文可知,《灵宪》所说的天体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至于地面的局面,此前很多学者以为张衡持“地平”说。 (14) 其实,这个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灵宪》曰:“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从名义看来,张衡持地平说。不外,《灵宪》下文又说:“八极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沉,东西则广增沉。自地至天,半于八极,则地之深亦如之。通而度之,则是浑已。”“通而度之,则是浑已”,这二句是当场体而言,照旧就天体而言?这是问题的焦点。从高下文来看,这二句应当厚爱是当场体而言的。这即是说,这二句信赖了地体的局面是“浑”,可见张衡在《灵宪》中已持地圆说(或地球说)。反之,如果咱们以为《灵宪》所说的地体不是球体,而是其他局面,这是难以清晰的,就怕有违张衡的本意。天然,这个地体不是正球体,其地深等于从地到天的距离,“半于八极”之长。此外,根据“至多为水,水精为汉”之文,可知《灵宪》相同设计地球孤居于内,载水而浮。只不外,这一层风趣在《浑天仪注》中抒发得更为平直结束。
回过火来看,上引“天成于外”一段笔墨之是以带有盖天说“天圆地平”的思路,是因为它遴荐的是传统的仰不雅俯察法。而在此一意旨上的“地平”在天地结构论上仅具有相对的意旨。上引“八极之维”一段笔墨则遴荐局外透视法,据上文分析,张衡以为地体乃是一个球形。
再看《浑天仪注》的天地结构论。《浑天仪注》的念念想与《灵宪》大体一致,不外前者的表述更为经典。《浑天仪注》开篇即曰:
“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内外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平分之,则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复地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头谓之南北极。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关联词北极上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南极天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极下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南北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天转如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也。(1) ”
这段笔墨,《晋书·天文志》择要作了引述。《晋书》卷十一曰:
“ (1) (葛洪释之曰)《浑天仪注》云:“天如鸡子,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内外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平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天转如车毂之运也。”
(2) (王蕃曰)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果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二端谓之南极、北极。”
王蕃(228-266年)为三国吴东谈主,葛洪(284-364年)为东晋东谈主。所谓“前儒旧说”,指张衡等东谈主的说法。张衡在《浑天仪注》中对于浑天说的构想更为形象和具体,“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等被视为浑天说的经典表述,而往往取得后东谈主的援用。在《浑天仪注》中,张衡将天地(包括天地在内)设计为四层,以鸡卵为譬,“地黄”“天地之间”“天壳”和“天际”各为一层。“天际”一层无限朦胧,《灵宪》即曰:“宇之表朦胧,宙之端无限。”“天地”取之不尽的不雅念至迟在战国晚期如故产生。 (15) “地黄”一层孤居于天内,与天壳不相叮嘱。天形如鸡卵,为椭球形;而地形如鸡子中黄,为正球形。趁机指出,不管是“鸡卵”照旧“鸡子中黄”,很可能都是譬如,并不一定严格地表现在古东谈主的缔结中天地的蓝本局面即严格如斯。“天地之间”和“天际”两层都充满了“水”和“气”,而“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由此可知,“水”“气”在浑天说中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而张衡的设计十分起源,他不但设计“地”在天球里面浮行、升降,而且设计天体自身在天地中也处于不停的浮行和升降经由之中。
总之,《灵宪》和《浑天仪注》的念念想基本一致,都以“天”“地”为球形,不外二文各有侧重。《灵宪》所述浑天说涵摄了“天圆所在”的不雅念,而《浑天仪注》则很具体、很形象地处置了“天”“地”的空间关系,以及二者的领悟和力量起原问题。其实,《灵宪》和《浑天仪注》互为补充,二文并无实质性的不同。《浑天仪注》也不摒除将“天圆所在”行为我方的相对不雅念而涵摄进来。很可能,《灵宪》和《浑天仪注》本是并吞时期的两篇著述。 (16)
02从《灵宪》看浑天说的天地生成论
再看浑天说的天地生成。对于汉东谈主来说,天地生成论是不可幸免的念念维风景。从逻辑上来看,天地生成论在前,天地结构论在后。《浑天仪注》一丝触及天地生成论的内容,而《灵宪》则包括天地生成论和天地结构论两个方面,其中前者统摄后者。《灵宪》连络天地生成论的内容聚合在如下一段笔墨中:
“ 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漠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虚,厥外惟无。如是者长久焉,斯谓溟涬,盖乃谈之根也。谈根既建,自无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朦拢不分。故《谈志》之言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其迟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长久焉,斯谓庬鸿,盖乃谈之干也。谈干既育,有物成体。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郁构精,时育庶类,斯谓太元,盖乃谈之实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九位,地有九域;天有三辰,地有三形;有象可效,有形可度。情趣万殊,旁通感薄,天然相生,莫之能纪。于是东谈主之精者作圣,实始纪纲而经纬之。 (17) ”
“《谈志》”当为“《谈惪》”之误。“志”“惪”形近易讹。“惪”即“德”之本字。《谈德》,乃《老子》之又名。下文曰“有物浑成,先天地生”,此即出自通行本《老子》第二十五章,不外“浑”作“混”字云尔。这段引文综合了汉代天文体的学问和黄老谈家的念念想。从现存尊府来看,张衡以老子的“谈”对汉东谈主的元气生成论作了重构,这越过表当今先天地的阶段。《灵宪》的天地生成论具有双重思路:第一重,从虚无到气有,再到天地万物的生成;第二重,从谈根到谈干,再到谈实的生成。前者从“气”而言,“气”生成天地、天地,资格了“溟涬”“厖鸿”到“太元”三个阶段。后者从“谈”而言,“谈”生成天地、天地,资格了从“谈根”“谈干”和“谈实”三个阶段。 (18) 其中,“谈根”与“溟涬”对应,“谈干”与“厖鸿”对应,“谈实”与“太元”对应。“太元”,当是张衡参照扬雄的“太玄”见识提议来的。《后汉书·张衡传》曰:“衡善机巧,尤致念念于天文﹑阴阳﹑历算,常耽好《玄经》,谓崔瑗曰:‘吾不雅《太玄》,方知子云妙极谈数,乃与《五经》相拟,非徒列传之属,使东谈主难论阴阳之事,汉家得六合二百岁之书也。复二百岁,殆将终乎?是以作家之数,必显一生,常然之符也。汉四百岁,玄其兴矣。’”据桓谭《新论》,扬雄的“玄”,其实相配于老子的“谈”和孔子的“元”见识。 (19) 张衡由此提议“太元”的见识,这是铿锵有劲的事情。
张衡以综持法引入汉东谈主的气化论念念想和老子的“谈”见识,重构和发展了先天地阶段的天地生成结构。具体说来,《灵宪》的天地生成论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谈根”)的脾气是“虚无”,是“太素”,与“气有”相对。第二阶段(“谈干”)的脾气是“浑(混)沌”,自无生有,但未可得而形。第三阶段(“谈实”)的脾气是元气剖判,生成天地。自“太元”以下,进一步生成万象万形,生成万物。而《浑天仪注》《灵宪》的浑天模子等于张衡在“谈实”(或“太元”)的基础上再作念推想的效果。
总之,中国古代的浑天说在表面上资格了一个不停发展和完善的经由,张衡的《浑天仪注》和《灵宪》代表了浑天说在表面上的最高成就。《灵宪》厚爱证实了浑天说的天地生成论系统,而《浑天仪注》则叙述了具体的天地结构(模子) ,专就已生成的天地结构而言的。这二者综合在全部,即代表了汉东谈主浑天说的具体内容和表面成就。另外,《灵宪》同期包含了浑天说的天地结构论,且在本色上与《浑天仪注》所袒露的天地结构论并无隔离。
3从汉代文件推考浑天说的变成
从《灵宪》看浑天说,其最为显著的一个表面特征在于天地生成论。而这个表面分别由“冥涬→厖鸿→太元”或“谈根→谈干→谈实”三个阶段组成。“冥涬→厖鸿→太元”一系从“气”言(以气为本源) ,“谈根→谈干→谈实”一系从“谈”言(以谈为本源)。从现存尊府来看,后一个系列很可能是由张衡创始,并加入其中的。这么,咱们只需要追索“冥涬→厖鸿→太元”一系的表面起原即可。
从结构论来看,“天包地外”是浑天说提议的表面象征,代表浑天说在天地论上的冲破。如果承认浑天说产生于先秦,那么就势必会承认“天包地外”说也产生于先秦。不外,咱们尚无法从先秦文件找到“天包地外”说的平直起原。一岁之日夜缘何有狠恶变化?这是深入东谈主类生涯指示而势必会产生的一个迂腐问题。而天地缘何不坠不陷?据《庄子·六合篇》,这个问题至迟在战国中期如故引起东谈主们的高度爱重,从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可知他念念考这一问题如故很真切。根据文件,对于地面缘何升降和天地缘何浮载的问题,“气”和“水”受到了高度爱重。这么,咱们就只需要以“水”“气”为中枢境路来推考浑天说的表面起原。
01《灵宪》的浑天说与《论衡·闲扯》
《白虎通·天地》的关系
《灵宪》浑天说的天地生成论有其念念想渊源。通过比拟仁科百华种子,可知它跟王充的《论衡》、班固的《白虎通》具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论衡·闲扯》曰:
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朦拢为一。”儒书又言:“溟涬、蒙澒,气未分之类也。及其分离,清者为天,浊者为地。”如说《易》之家、儒书之言,天地始分,形骸尚小,相去近也。近则或枕于不周之山,共工得折之,女娲得补之也。 (20)
《白虎通·天地》曰:
天者何也?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东谈主镇也。[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往复变化。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元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朦拢邻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判清浊。既分,精曜出布,庶物施生。精者为三光,号者为五行。五行生情趣,情趣生汁中,汁中生神明,神明生谈德,谈德生文章。故《乾凿度》云:“太初者,气之始也。元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21)
王充(27-97年)、班固(32-92年)生涯的年代比张衡(78-139年)约早半个世纪。张衡《灵宪》所用“溟涬”“蒙澒”“元气”“清浊”这些关节见识,在王充《论衡·闲扯》篇所引“说《易》者曰”和“儒书”中都曾出现过。所引“说《易》者曰”的内容,乃汉代十分流行的元气天地论念念想;而“儒书”大抵属于纬书一类文件。趁机指出,“溟涬”“蒙澒”二词其实出自《庄子·在宥》篇。不外,《在宥》作“涬溟”“鸿蒙”结束。而纬书作家之是以倒置二词之字序,乃为了掩东谈主耳目云尔。进一步,“儒书”所述内容践诺上是设立在“说《易》者曰”的基础上的。换一句话说,在表面上,前者是对后者的深入。需要精良的是,《论衡·闲扯》篇还标明了自西汉中期以来浑天说的天地不雅如故成为其时精英阶级的共同学问,儒者亦不例外,大无数东谈主都在自愿地传播、运用以致发展这一念念想。而《白虎通·天地》篇所云“太初”“元始”“太素”的形上天地生成阶段,在张衡的《灵宪》中亦有玄虚的响应:其一曰“太素之前”,再曰“太素始萌”,它们都是明证。总之,《灵宪》的天地生成论是以“太初”“元始”“太素”为基础,同期以“谈根”“谈干”“谈实”为思路来强化其谈家色调。
又据《白虎通·天地》篇的交代,“太初”“元始”“太素”的三阶段其实出自《易纬·乾凿度》。《乾凿度》卷上曰:
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元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元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畔,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乾。乾坤相并俱生,物有阴阳,因而重之,故六画而成卦。 (22)
把握的笔墨在《乾凿度》卷下也出现过。另外,《孝经·钩命诀》也有把握的说法,曰:
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元始,有太素,有太极,是为五运。形象未分,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太初;气形之端,谓之元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质形已具,谓之太极;五气渐变,谓之五运。 (23)
在“太初”“元始”“太素”之上,《乾凿度》和《钩命诀》还设立了一个“太易”阶段。“太易”为“未见气”者,而“太初”“太初”“太素”则分别为“气之始”“形之始”和“质之始”。岂论有气照旧无气,这四个见识都是以“气”为基础的,即使是“太易”见识亦然如斯。“太易”是一个新词,应当为纬书作家所造。在天地生成论上,《乾凿度》等具体推献技了一套从无入有或从无生有的生成论结构,这应当是受到其时天文体念念想影响的效果。
02浑天说表面的厚爱变成
对于由“太初”“元始”“太素”所组成之生成论系统的追忆,今天咱们不错明确地上溯到汉武帝时期,以致稍早的时候。武帝如故使用“太初”“元始”的年号,且其设施正与《灵宪》《白虎通·天地》《论衡·闲扯》《乾凿度》《钩命诀》所述相合,这是十分有劲的笔据。由此可知《易纬·乾凿度》及王充所引“《易》曰”“儒书曰”的连络内容,很可能都是儒者在西汉晚期所述武帝时期的浑天说,不外略有改造或发展云尔。这条思路是浑天说表面所从出的大统,不错平直追忆到制定太初历的落下闳、唐都和邓对等东谈主那里。
不外,由落下闳等东谈主咱们是否不错将浑天说的变成,越过是以“太初、元始、太素”为象征的表面系统进一步上前追索呢?从刻下来看,这一表面系统的变成,不应当早于《淮南子》的写稿,《淮南子》一书撰于西汉景帝后期。换一句话说,即这一表面系统的厚爱变成不应早于景帝后期。《淮南子·天文》开篇一段的内容跟浑天说在表面上确乎具有密切的关系,但很昭着它尚未变成将太初、元始、太素顺序关联在全部而组成一个所谓的天地生成论系统。《天文》篇曰:
天墬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元始)。谈始于(元始生)虚霩,虚霩生天地,天地不满。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24)
《淮南子·天文》所说天地生成的设施为:元始→虚霩→天地→气→清气、浊气→天地→阴阳→四时→万物。不错看出,《天文》篇的天地生成论比一般所谓浑天说的天地生成论更为原始,但二者昭着具有密切的关联。在先天地阶段,《淮南子·天文》的天地生成论又不错分为两个阶段,一为气未生的阶段,不错表现为:元始→虚霩→天地;一为气已生的阶段,不错表现为:气→清气、浊气。而前一阶段的“元始”见识与后一阶段的“气分清浊”的不雅念在武帝时期都被继承到浑天说之中去了,它们恰是变成浑天说新表面系统的艰辛身分。同期,值得精良的是,除“元始”外,《淮南子》还有“太初”“太素”(参见《诠言》《俶真》《精神》三篇)二词,不外它们尚未连成一体。跟着其时天文体和天地论念念考的深入,这三个词语或见识的地位取得放胆进步,并结成一体,组成浑天学说的艰辛见识。
03“水”“气”与浑天说的天地结构论的变成
据《庄子·六合》篇,天地缘何不坠不陷的问题在战国中期即已成为中国古东谈主高度柔和和念念考的对象。针对黄缭的发问,惠施曾“不辞而应,不虑而对”。很难说,对于“天缘何不坠不陷”的问题黄缭莫得我方的谜底,而惠施则信赖念念之良久,如故成竹在胸了,故《六合》篇说他“不辞而应,不虑而对”。天然,惠施是奈何回报这一问题的,以及在这一回报的背后他持什么样的天地论?由于文件短缺,今天已难以推考了。数百年后,在《浑天仪注》和《灵宪》中,张衡以“水”“气”行为天地和天地的两个艰辛组成身分,并以它们具体回报了天地缘何不坠不陷,缘何天运地动的问题。《灵宪》曰:“凡至大莫如天,至厚莫若地。至质者曰地云尔。至多莫若水,水精为汉,汉用于天而无列焉,念念次质也。” (25) 天地之内“水”最多,而“水”所起的作用即见之于《浑天仪注》。《浑天仪注》曰:“天内外有水。”又曰:“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26) 天地之是以不坠不陷、运转浮行,乃是以“气”和“水”为根柢依凭的。从文件来看,从先秦到《浑天仪注》之作,“气”在天地论中的主要作用是行为化生的本源,而“水”则阐明为载天浮地的物资力量。然而,跟着一册的气化论的不停增强,“水”在浑天说的天地论中的作用日益松开,至北宋时期,张载十足以“气”来清晰天地的生成及天地二体的领悟原因。《正蒙·参两》篇曰:“地在气中。”又曰:“恒星是以为日夜者,直以地气伺机左旋于中。” (27) 均不错为证。
“水”行为一个艰辛身分出当今浑天说中,王充的著述已有默示。《论衡·说日》篇曰:“或曰:‘天北际下地中,日随天而入地,地密鄣隐,故东谈主不见。’……如审发轫地中,凿地一丈,转见水源,天行地中,相差水中乎?如朔方低下抵抗,是则九川北注,不得盈满也。实者,天不在地中,日亦不随天隐,天公谈,与地无异。” (28) 王充目标盖天说,不信浑天说。他说:“天行地中,相差水中乎?”由此似乎响应出他所月旦的浑天说在结构论上已将“水”行为一个艰辛身分了。
“水”行为浑天说的天地论的一个艰辛身分,如故明白无误地出当今西汉末期的纬书中。《尚书纬·考灵曜》屡次言及“地有四游”说,现摘录3条规件,见下:
(1)地与星辰四游,升降于三万里之中。
(2)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行南而东复三万里,春秋分其中矣。地恒动而不啻,东谈主不知,譬如东谈主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觉也。
(3)春则星辰西游,夏则星辰北游,秋则星辰东游,冬则星辰南游。 (29)
“地有四游”说的提议,其诡计本是为了解释一年四季日夜狠恶不皆的变化。从现存文件来看,此说最早见于《尚书纬·考灵曜》。《考灵曜》目标盖天说。笔者以为,“地有四游”本属于浑天说的命题,偶然出于反激,目标盖天说者吸纳了浑天说的念念想,而不错提议此一命题。但从本色上来看,“地有四游”本应属于浑天说的内容。从上述引文来看,“水”是“地有四游”的载体和能源,而这个载体和能源不可能出自于传统的盖天说,而只能能来自于浑天说。
不仅如斯,很可能在更早一些的时候,东谈主们如故将“水”设定为浑天说的一个艰辛身分。《晋书·天文志》载葛洪曰:“若天果如浑者,则天之相差行于水中,为的然矣。故《黄帝书》曰:‘天在地外,水在天际。水浮天而载地者也。’” (30) 《黄帝书》属于黄老学的著述,黄老学的兴隆期在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据此,似乎不错将“水浮天而载地”的不雅念推至汉初,以致先秦。在楚竹书《太一生水》中,咱们似乎看到了雷同不雅念的存在。
总之,“水”和“气”在浑天说的天地结构论中献技着关节变装。在早期浑天说的天地结构论中,“水”和“气”相同起着极其艰辛的作用,而且前者的作用更大,更为关节。“气”在先秦天地论中的作用自不待言,至于“水”是否如斯?则是一个有待弘扬的问题。从传世文件来看,偶然不错将“水”在天地论中的这种作用推至西汉初期,而从出土文件———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来看,则不错作念信赖的回报。
4楚竹书《太一生水》《恒先》与浑天说的表面起原
浑天说的表面形态至迟在汉武帝太初元年(或稍前)如故纯属,进一步咱们需要探索其更早起原的问题。
01“水”:楚竹书《太一水生》
与浑天说的天地结构论
在张衡的浑天说中,天地在总体上是取之不尽,莫得领域和格外的。与天地之全体相对,在浑天说中,天地是有限的天地存在;何况,由天地划界的天地有其相对的领域。由此,浑天说设立了一定的天地模子(天地模子) ,这不错参看张衡的《浑天仪注》。而越过值得精良的是,“水”和“气”充满于天地之中,天内外皆水,水中涵气。不管是在天地模子照旧在天地的变成和组成中,“水”“气”都起着基础性作用。比拟而言,“气”更为艰辛。从战国中期至汉代,气化的天地生成论最为流行。不外,行为天地论的组成要素,“水”因为很“另类”,更容易引起东谈主们的柔和。“水”的这种额外性及“气”在天地论建构中所起的关节作用,恰是笔者追问浑天说之表面起原的关节所在。
“水”在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中居于十分艰辛的地位。这篇竹书由14支竹简组成,从内容上看,前8支竹简为一个部分,后6支竹简为一个部分。笔者以为,这两个部分的主题不同,未必同为一书。第10号简曰:“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 (31) 其中的“土”和“气”分别为组成“地”“天”的质量。尤其就“气”来说,它是具体、可感之气,是“苍苍之气”。 (32) 这种地土、天气的说法,固然属于天地结构论的内容,但究根结底,它们并莫得触及天地二体的具体局面。有学者以为这一支竹简的天地结构论属于宣夜说,这有扩充太过之嫌。 (33) 第12-14号简曰:“天地名字独立,故过其方,不念念相[当: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不足于上]者,过剩于下;不足于下者,过剩于上。”这段简文以为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而天形呈西北低、东南高的态势。据此,王见效以为这是盖天说的天形地势说, (34) 这是正确的。
不外,《太一生水》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不同,前者是以天地生成论为叙述思路的。这条思路具体为:太一→水→天→地(天地)→神明→阴阳→四时→凔热→湿燥→岁。就生成诡计来看,这条思路带有彰着的阴阳家色调。 (35) 其中,“天地”仅行为天地生成论的一个要领,它与展现为具体空间形态的“天地”不同。而值得充分精良的是“水”这个见识。《太一生水》第1号简曰:“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水”的作用在其中十分艰辛,其地位十分显耀,它仅次于终极始源“太一”。第6号简又说:“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行为天地终极本根的“太一”,必须以“水”行为最基本的条目和中介能力够生成天地万有和存在于已生成的万有之中,而这更进一步证实了“水”的艰辛性。“水”的这种艰辛性和作用,在先秦其他文件中是见不到的。在《郭店楚墓竹简》刊布之初,包括鄙东谈主在内的大无数学者将《太一生水》与《管子·水地》平直关联起来。 (36) 当今看来,这是不安妥的,因为尽管在《水地》篇中“水”是很艰辛的(“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然而从合座上看,它并无天地生成论的含义。遍考先秦至汉代的文件,当今看来,唯有张衡《浑天仪注》《灵宪》中的“水”不错与《太一生水》的“水”相匹。《浑天仪注》曰“天内外有水”,《灵宪》曰“至多莫若水”,如果由此追问天地组成论中“水”的起原,那么应当追忆到楚简《太一生水》这类文件那里。从逻辑上看,天地组成论之“水”恰是以天地生成论之“水”为前提的。因此,但就“水”来说,楚简《太一生水》与张衡的《浑天仪注》《灵宪》是不错清晰的。而恰是在此角度上,楚简《太一生水》不错看作浑天说之念念想起原的材料之一。天然,不管在功能上照旧在地位上,“水”在楚简《太一生水》中的艰辛性似乎逾越了在《浑天仪注》《灵宪》中的艰辛性。
02“气”:楚竹书《恒先》与浑天说的天地生成论
进一步溯源,从生成论来看,楚竹书《恒先》最值得精良,它与《淮南子·天文》叙述“先天地”的部分有共同之处。在先天地阶段,《恒先》的天地生成论分为两节,第一节从恒无到气有,第1号简曰:“恒先无有,质、静、虚。质,大质;静,大静;虚,大虚。自厌不自忍,或作。有或,焉有气;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者。” (37) 从“无”到“有”,以“气”之有庸俗依据,昭着“气”是其中的关节身分。第二节叙述气分裂为浊气和清气,进而生天生地的经由。《恒先》第4号简曰:“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气信神哉!芸芸相生,伸盈天地。”在第一节中,“恒先”为天地生成的终极始源,这与《淮南子·天文》的“元始”见识相配。在第二节中,“气分清浊”的不雅念与《淮南子·天文》正同。只不外,《恒先》毕竟是公元前300年傍边的作品,它在表面上还有其独有之处。既然《恒先》具有“气分清浊”的不雅念,那么此“气”当为“元气”,只不外“元气”的见识一直到战国末季才被明确地指称出来。同期,也只好到了武帝时期或稍前,东谈主们才进一步将“元气”推演为“太初”“元始”和“太素”,并以之表现气、形、质之“始”。由“气”到“浊气”“清气”,或由“元气”(浑沦)到“清气”“浊气”(有涯垠)的领悟,不错看出《恒先》与西汉景武之间变成的浑天说在表面上是有密切连络的。
总之,楚竹书《太一生水》《恒先》与汉代的浑天说有一定的表面连络。在《太一生水》中,“水”是“太一”生成“天”的援手条目,它先于天地而存在。而且,竹书又说“太一藏于水”,足见“水”在其中的地位和功能都十分艰辛。从传世文件来看,只好浑天说,越过是张衡《浑天仪注》中的“水”能力够与之相应:《太一生水》和《浑天仪注》中的“水”在功能和地位上大体是相配的。由此,将浑天说的一个表面要素追忆到竹书《太一生水》那里,这是比拟合理的。与此同期,竹书《恒先》将“气”分为“浊气”和“清气”,并说“浊气生地,清气生天”,这一丝被汉代的浑天说所继承,张衡的《灵宪》即平直包含了此一内容。而且,浑天说的表面将“元气”再分为“太初”(“气之始”)“元始”(“形之始”)“太素”(“质之始”)三者,行为一个念念想系统,它们固然很可能是由太初历的制定者综合在全部的,然而在词源上不错上溯到先秦。进一步,竹书《恒先》从“恒无”到“气有”,及对此生成论的细化和结构化,与浑天说之生成论的路数颇为相似。因此,将浑天说的部分表面渊源追忆到楚竹书《恒先》篇哪里,这否则而可能的,而且是应当的。
5论断
说七说八,本文的主要论断不错归纳如下:
1.浑天说的表面系统由天地结构论和天地生成论两个部分组成。在现代对浑天说及对于张衡《浑天仪注》《灵宪》的研究中,东谈主们往往从结构论的角度论说和筹商浑天说的干系问题,但在很猛进程上薄情了对于浑天说之天地生成论的梳理和筹商。这表当今张衡的浑天说上,即有很多学者未能信得过清晰《浑天仪注》和《灵宪》二文的关系。其实,这两篇文章都属于张衡的著述,都属于浑天说的艰辛文件,不外在表面上它们各有侧重结束。《浑天仪注》从天地结构论叙述了张衡的浑天说,而《灵宪》则厚爱从天地生成论的角度叙述其浑天说,二者其实是救助的,而不口舌此即彼或者前后为发展的关系。当今看来,《灵宪》和《浑天仪注》是张衡并吞时期的著述。另外,在《灵宪》中,张衡从两个视角描摹了地体,一个是置于其中的仰不雅俯察法,一个是跻身于天球除外而向里不雅察的透视法,这两个方法所看到的地面形骸天然不同。从第一义来说,张衡无疑以为地体为球形,与《浑天仪注》所说并无不同。
2.张衡的《浑天仪注》和《灵宪》二文代表着浑天说的表面岑岭。《浑天仪注》的天地结构以天地为中心,它说:“天如鸡子,地如鸡子中黄。”这是一个有限的、有领域的天地结构,遍及遍及的“水”充塞于天壳(天球)除外。《浑天仪注》曰:“天内外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从生成论的角度来看,“水”是先天地的存在物,它在天地生成论中的地位逾越了“天地”,更接近于所谓“终极始源”。在已生的天地中,“水”与“气”同为天地凭立及其是以发轫的两大身分。《灵宪》与《浑天仪注》不同,它以叙述天地生成论为主,而这不错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先天地和后天地的天地生成,而在这二者中,前者给后者提供了生成的起原和依据。对于“终极始源”的追问,乃是天地生成论的题中之义。张衡在《灵宪》中设立了一双互相相应且复合在全部的思路:其一为从虚无到气有,从气有到天地万物的生成;其二为从谈根到谈干,从谈干到谈实的生成。前者从气言,后者从谈言。前一条思路的起原在刻下的学术研究中还不甚明晰,此后一条思路则很明确,平直起原于老子。这两条思路分开来看,各自有其起原,都不是张衡起源提议来的,然而将它们捏合在全部,则很可能是由张衡创始的。具体说来,“谈根→谈干→谈实”这条思路是由张衡加入并给予谈家化(老子化)的效果。
3.从气言,《灵宪》的浑天说阐明为“溟涬(虚无/太素)→厖鸿(朦拢)→太元(元气剖判)”的生成思路。“溟涬”“厖鸿”及“清气生天、浊气生地”的不雅念,此前都已出当今《论衡·闲扯》篇中,王充并指明为“儒书”所言。而在“溟涬”“厖鸿”等中又包含着(或者阴暗包含着)“太初”“元始”“太素”等见识。据《白虎通·天地》篇的说法,它们其实出自《易纬·乾凿度》一书。《乾凿度》同期有“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的说法。又据“太初历”之称呼及汉武帝有“太初”“元始”的年号,可知浑天说在成立之初即已包含了如下两个要素:其一,将形上“始源”复杂化为“太初”“元始”和“太素”;其二,以“清气生天、浊气生地”的命题解释“天地”的平直起原。再由此上溯,浑天说很可能吸纳和改造了《淮南子·天文》篇的干记顾虑想。总之,行为表面形态的浑天学说很可能是在西汉武帝前期厚爱变成的。
4.根据帛书《五星占》等尊府揣度,浑天说当出自先秦。根据笔者的分析,楚竹书《太一生水》和《恒先》不错看作汉东谈主浑天说表面变成的两个起原。一者,不管在性质上照旧在功能上,《太一生水》中的“水”都相配雷同于浑天说(《浑天仪注》)中的“水”,以致过犹不足。二者,《恒先》“浊气生地,清气生天”的说法,是《淮南子·天文》《易纬·乾凿度》《白虎通·天地》《论衡·闲扯》和张衡《灵宪》之干系不雅念的信得过泉源。三者,《恒先》从恒无到气有、从气有到天地万物的生成,在生成结构上与《灵宪》相配相似。据此三点,将浑天说的念念想起原上溯到这两篇竹书,应当是颇为安妥的。
不外,需要证实,楚竹书《恒先》《太一生水》与浑天说的表面在性质上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一种资源性的关系,照旧一种萌芽性的关系?这是值得仔细琢磨的问题。笔者以为,从《太一生水》之“水”的艰辛性和独有性,及《恒先》“气分清浊”的不雅念、“气有”之抵赖见识———“恒无”的出现来看,咱们应当揣度浑天说的部分表面特征在战国中期偏晚的时候如故出现了。设计这些见识或不雅念是从盖天说推导出来的,这可能吗?不可能。这么看来,应当信赖浑天说的部分表面特征确乎萌芽于战国中期,这在楚竹书《恒先》和《太一水生》篇中即有具体的阐明。天然,这里所说的“萌芽”,仅指浑天说之部分表面特征的萌芽。而从战国中期到西汉中期,浑天说表面的变成其实更多地阐明为一种源流征象,它的本色处于不停丰富和发展的经由之中。
凝视
1 [宋]范晔撰, [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天文志上》,中华书局, 1964年,第3217页;[唐]房玄龄等:《晋书》卷11《天文志上》,中华书局, 1974年,第278页。
2 《晋书·天文志上》曰:“宣夜之书一火,惟中文书郎郗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朦胧,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谈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平川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天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相反也。’”[唐]房玄龄等:《晋书》卷11,中华书局, 1974年,第278页。
3 《法言·重黎》曰:“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东谈主度之,耿中丞象之。”扬雄写稿《太玄》即以浑天说为表面布景。《汉书·扬雄传》曰:“(扬雄)大潭念念浑天,参摹而四分之,极于八十一。旁则三摹九据,极之七百二十九赞,亦天然之谈也。”参见[汉]班固:《汉书》卷87,中华书局, 1962年,第3575页。
4 席泽宗说:“很多东谈主都以为张衡的《灵宪》是代表浑天说的,其实这是一个扭曲。第一,《灵宪》中对于天地发祥的表面,基本上是取自《淮南子》,而且比《淮南子》变得愈加唯心,尽然目标‘自无生有’。第二,《灵宪》中对于天地结构的表面,和盖天说的《周髀算经》中莫得什么不同,不同的仅仅具体数字。……是以除了个别论点(如对于月食表面等)外,这篇著述基本上仍是在讲盖天说的。”郑文光说:“《灵宪》一文,单就天地结构体系而论,也不是浑天说,而是盖天说的念念想。”参见席泽宗:《盖天说与浑天说》,《天文体报》1960年第1期;郑文光:《试论浑天说》,《科学通报》1976年第6期。
5 参见陈久金:《浑天说的发展历史新探》,《科学史文集(一) :天文体史专集》,上海科学本事出书社, 1978年,第61、67页;陈久金:《浑天仪注非张衡所作考》,《社会科学阵线》1981年第3期。
6 陈好意思东:《〈浑天仪注〉为张衡所作辩---与陈久金同道商榷》,《中国天文体史文集》第5辑,科学出书社, 1994年,第216、212页。又见陈好意思东:《张衡〈浑天仪注〉新探》,《社会科学阵线》1984年第3期。后一文是前一文的节要。
1314酒色7 参见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上册,中华书局, 1963年,第22、53页;[唐]房玄龄等:《晋书》卷11,中华书局, 1974年,第278页。
8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单居离问于曾子曰:‘天圆而所在者,诚有之乎?’曾子曰:‘离!而闻之,云乎!’单居离曰:‘弟子不察,此以敢问也。’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谓之圆,下首谓之方,如诚天圆而所在,则是四角之不揜也。’”参见[清]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 1983年,第98页。
9 郑文光:《试论浑天说》,《科学通报》1976年第6期。
10 陈久金:《浑天说的发展历史新探》,《科学史文集(一) :天文体史专集》,上海科学本事出书社, 1978年,第60页。
11 上两则引文,参见徐振韬:《从帛书〈五星占〉看“先秦浑仪”的创制》,《中国天文体史文集》,科学出书社, 1978年,第40、43页。陈久金快乐这一不雅点,他说:“根据战国时的石氏星表和最近出土的马王堆五星尊府,都不错扩充出早在战国期间,就已有使用雷同于浑天仪的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而与这种仪器相符合的,天然也有浑天念念想。莫得天球的见识,就不可能设计出浑天仪这类仪器,这是势必的。”参见陈久金:《浑天说的发展历史新探》,《科学史文集》第1辑,上海科学本事出书社, 1978年,第59~60页。刘长东也快乐这一不雅点,参见刘长东:《落下闳的族属之源暨浑天说、浑天仪所发祥的族属》,《四川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此外,李约瑟根据《甘石星经》信赖浑天说很早就如故出现。参见[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本事史·天文体》,科学出书社, 1975年,第105、222~223、428页。
12 从总体上来看,浑天说存在两大天地模子(天地结构) ,其一为鸡子说(鸟卵说) ,其一为弹丸说。鸡子说目标天体为卵形,而弹丸说则目标天体为正圆形。葛洪引《浑天仪注》曰:“天如鸡子,地如鸡[子]中黄。”王蕃玄虚张衡之说曰:“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王蕃不快乐鸟卵说(鸡子说) ,他目标“天体员如弹丸”,又说:“关联词绩亦以天形正员也,而浑象为鸟卵,则为自相相背。”参见[唐]房玄龄等:《晋书》卷11,第281、285、287、288页。当今看来,鸡子说更胜,因为地球的公转轨谈为卵形,相应地它产生的视周天应当是卵形。
13 趁机指出,先秦是否存在浑天说,学者研究了几条传世文件。其一,根据《庄子·六合》所载“南边无限而有穷”“我知六合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和“天与地卑”这三条材料,郑文光以为惠施已具有地面是球形的念念想,并以为他是“浑天说的前驱”(郑文光:《试论浑天说》,《科学通报》1976年第6期)。其二,根据《慎子》“天体如弹丸,其势斜倚”的说法,席泽宗、郑文光以为这是“浑天的念念想渊源”,陈久金也有相通的意见(郑文光、席泽宗:《中国历史上的天地公论》,东谈主民出书社, 1975年,第67页;陈久金:《浑天说的发展历史新探》,《科学史文集》第1辑,上海科学本事出书社, 1978年,第59页)。对于前者,陈久金、周桂钿均作了月旦和抵赖,以为那不外是一种念念辨性的说法,未必表现惠施已具有地面是球形的念念想(陈久金:《浑天说的发展历史新探》,中国天文体史整理研究小组编:《科技史文集(一) :天文体史专集》,上海科学本事出书社, 1978年,第60页;周桂钿:《浑天说探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1981年第2期)。在笔者看来,“南边无限而有穷”等三条材料是否与浑天说连络,这确乎存疑,仍值得研究,不成十足抵赖此种可能性。陈久金、周桂钿的月旦践诺上相同是念念辨性的,着力有限。对于后者,周桂钿通过具体验证而料定“天体如弹丸,其势斜倚”二句出自伪《慎子》本,乃明东谈主慎懋赏的伪作(周桂钿:《浑天说探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1981年第2期)。周先生的验证和论断是实在的。席泽宗、郑文光和陈久金当初确乎轻信了这条材料。
14 席泽宗、郑文光、唐如川、陈久金等都以为《灵宪》持“地平”说。参见席泽宗:《盖天说与浑天说》,《天文体报》1960年第1期;郑文光:《试论浑天说》,《科学通报》1976年第6期;唐如川:《张衡等浑天家的天圆地平说》,《科学史集刊》第4集, 1962年,第47~58页;陈久金:《浑天说的发展历史新探》,《科技史文集(一) :天文体史专集》,上海科学本事出书社, 1978年,第62页。唐氏自后又撰文再次筹商了这一问题。参见唐如川:《对“张衡等浑天家的天圆地平说”的再缔结》,《中国天文体史文集》第5集,科学出书社, 1989年,第217~238页。
15 引文出自[清]洪颐煊:《经典集林》卷27,浙江大学CADAL网站上所载影印古籍。按,“天体圆如弹丸”句疑为衍文,《晋书·天文志》引述《浑天仪注》无此文。又,“地如鸡中黄”之“鸡”字下,脱“子”字。《开元占经》(文渊阁四库全竹素)卷1引《浑天仪注》有“子”字。
16 《庄子·庚桑楚》曰:“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这是典型的天地取之不尽的不雅念。
17 陈好意思东以为《灵宪》作于安帝时期(106-125年在位) ,《浑天仪注》作于顺帝时期(125-144年在位)。参见陈好意思东:《张衡〈浑天仪注〉新探》,《社会科学阵线》1984年第3期。按,这种设计,恐难成立。《后汉书·张衡传》曰:“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琁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筭罔论》,言甚详明。”([宋]范晔撰, [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卷59,中华书局, 1965年,第1897~1898页。)按照平日的清晰,“作浑天仪”即表现有《浑天仪注》之作以附之。不外从行文的角度看,不宜在“著”字下再出“浑天仪注”四字。
18 这段引文,出自《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参见[宋]范晔撰, [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天文志》,中华书局, 1965年,第3215页。
19 在此,“根”“干”“实”三词均以树木为喻。“实”,谓果实。由此可见“谈”生成天地万有的先后关系了。
20 《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桓谭《新论》曰:“扬雄作《玄书》,以为玄者,天也,谈也。言圣贤制法管事,皆引天谈以为本统,而因附续万类、王政、东谈主事、范例,故宓羲氏谓之《易》,老子谓之谈,孔子谓之元,而扬雄谓之玄。《玄经》三篇,以纪天地东谈主之谈,立三体有上中下,如《禹贡》之陈三品。三三而九,因以九九八十一,故为八十一卦。以四为数,数从一至四,重累变易,竟八十一而徧,不可损益。以三十六蓍揲之。《玄经》五千余言,而传十二篇也。”参见[宋]范晔撰, [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卷59,中华书局, 1965年,第1898页。
21 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 1990年,第472~473页。
22 [清]陈立:《白虎通疏证》卷9,中华书局, 1994年,第421页。
23 参见[日]安堵香山、[日]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上册,河北东谈主民出书社, 1994年,第11~13页。另外,《列子·天瑞》抄袭了这一段笔墨,但略有转换。(参见《列子集释》,中华书局, 1979年,第5~8页。)不外,《列子》乃张湛的伪作,并非先秦尊府。
24 参见[日]安堵香山、[日]中村璋八辑:《易纬集成》,河北东谈主民出书社, 1994年,第1016页。
25 “太昭”当为“元始”,“谈始于”当为“元始生”,据王引之说。参见何宁:《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 1998年,第165~166页。
26 [宋]范晔, [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中华书局, 1965年,第3216页。
27 [清]洪颐煊:《经典集林》卷27,浙江大学CADAL网站上所载影印古籍。
28 [宋]张载,章锡琛点校:《张载集》,中华书局, 1978年,第11页。
29 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 1990年,第490页。
30 参见[日]安堵香山、[日]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上册,河北东谈主民出书社, 1994年,第344~346页。
31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11,中华书局, 1974年,第282页。
32 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书社, 1998年,第125页。按,凡本文援用《太一生水》,皆见此书。
33 雷同的说法,见《鹖冠子·度万》。该篇曰:“所谓天者,非是苍苍之气之谓天也,所谓地者,非是膞膞之土之谓地也。所谓天者,言其然物而无胜者也;所谓地者,言其均物而不可乱者也。”(参见黄怀信:《鹖冠子汇校集注》,中华书局, 2004年,第139~140页。)“苍苍之气”,仅仅古东谈主对于天际之组成材料的一种常常说法,诸家皆不错使用之,跟宣夜说莫得宠必关系。
34 (4)王见效:《〈太一生水〉的天地生成论和天际形态不雅》,《江汉论坛》2004年第12期。
35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一曰:“尝窃不雅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东谈主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二曰:“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任东谈主唯亲,逆之者不死则一火,未势必也,故曰‘使东谈主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谈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六正当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参见[汉]司马迁:《史记》卷130,中华书局, 1959年,第3289~3290页。)《太一生水》包含阴阳、四时、凔热、湿燥这些见识,诡计在于“成岁”,这是阴阳家的旨意所在。所谓“岁”,是一个与农事密切关联的时刻单元。
36 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简念念想研究》,东方出书社, 2000年,第102页。
37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古籍出书社, 2003年,第288~299页。按,本文凡援用《恒先》,皆见此书。
本文原载于《东谈主文杂志》2017年第10期仁科百华种子